珍妮住在一個小小的公寓房間裏。
這時候,她正在燈光昏暗的廚房裏,機械式地在飯桌上擺放餐具。畢竟,她還是要吃點東西的。忽然,她停了下來——桌上怎麽放了兩個碟子……接着,眼淚一下子就湧了上來。
原來,她下意識地也為丈夫放了碟子,雖然她深愛的丈夫已經死去兩年。
愛侶離世,令人肝腸寸斷,沒有經歷過的人很難明白箇中痛苦。
通常,喪偶的人需要好一段時間,才能在思想上慢慢接受這個殘酷的事實。
貝麗爾現在72歲,她接受不了丈夫突然死去的噩耗。她説:“我不相信這是真的。我總覺得他會回家的。”
剛剛接受過截肢手術的人,有時會覺得自己那截除了的肢體仍然存在,喪偶的人也會有類似的情況。
有時候,他們在人群中“看見”自己死去的配偶,或者發現自己無意中跟亡夫或亡妻説了一句話。
每逢親友去世,人們往往不知道該怎樣幫助死者的配偶。你認識一些正在經歷喪偶之痛的人嗎?
你可以給他們甚麽幫助?你應該先知道一些甚麽事,才能幫助他們渡過這段傷痛的時期呢?你可以怎樣協助他們重拾生趣?
要避免的事
一個人痛失愛侶,親友看見他那麽傷心,也會很難過。
或許他們會出於好意,試圖阻止他繼續傷心下去。
可是,一個研究員在訪問過700個鰥夫和寡婦之後,在報告中寫道:“人為配偶離世而傷心的時間,並沒有所謂的‘適當’長度。
”因此,我們不該制止喪偶的人傷心流淚,倒該給他們充足的時間去表達悲傷的情緒。
你幫忙辦理喪事,也許是合適的,但你無需代喪偶的人決定喪葬儀式的所有細節。
保羅是個49歲的鰥夫,他説:“有些親友一方面給我實際的幫助,一方面讓我來決定跟追悼會有關的主要事宜,我覺得他們這樣做很好。
我很重視妻子的追悼會,希望一切都進行得順順利利,因為這是最後一件我可以為妻子做的事了。”
當然,喪偶的人會很感激你伸出援手。
68歲的艾琳説:“當時我腦子裏亂七八糟的,要我安排喪事和填寫那些文件,真是太困難了。
幸好我兒子和媳婦幫了我很大的忙。”
此外,不要害怕在喪偶的人面前提起他們的配偶。
上文提過的貝麗爾説:“朋友們對我非常好,也給了我很大的幫助。
可是,有很多人都會避免提起我死去的丈夫約翰,就好像當他從沒有存在過一樣,這令我有點難過。
”其實,一段時間之後,喪偶的人也許會想跟别人説説他們的配偶。
你還記得死者做過的一件好事,或是一件發生在他身上的趣事嗎?
那麽,不妨問問死者的配偶想不想聽聽這件事,切勿因為害怕而不敢開口。
假如你覺得對方喜歡你説下去,你就可以説説你有甚麽地方很欣賞或感激死者,或者你為甚麽很懷念他。
喪偶的人聽見你這麽説,就會看出原來别人也像他們一樣,為死者的離去而難過。
最後,要避免向喪偶的人提太多的意見,這會令他們受不了,也不要逼他們很快地去作某些決定。* 要幫助喪偶的人,就必須明辨事理。
不妨問問自己:我可以實際做些甚麽事,好幫助失去配偶的親友渡過人生中這個最痛苦的時期?
可以做的事
喪偶的人在配偶剛離世後的那段日子,通常會樂於接受别人的幫助。
你可以幫忙做飯、為前來探望的親友安排住宿,或者陪伴喪偶的人嗎?
有一點我們須要明白的是,男性和女性可能會用不同的方法應付悲傷和寂寞。
舉個例,在某些地方,超過半數的鰥夫會在喪妻後18個月之內再娶,但喪夫的女子卻很少會這麽快再嫁。為甚麽會有這樣的分别?
很多人以為,男子續弦只是為了滿足身體或性的需要,其實不一定。
一般來説,男性都只喜歡跟配偶説心事,所以妻子一旦離世,他們就可能會變得非常寂寞。
相反,婦女喪偶後通常比較善於找到傾訴的對象,儘管她們也許會被丈夫的朋友忽略。
或許是因為男女之間的這個分别,不少喪偶的男子覺得再婚是擺脱寂寞的惟一方法,所以他們很快就締結新的婚姻,即使他們知道這樣做有點冒險。相比之下,女子在喪偶後通常都較為善於應付孤單的感覺。
喪偶的人不論是男是女,都要面對寂寞的問題。那麽,你可以怎樣在這方面幫助喪偶的親友呢?
49歲的海倫是個寡婦,她説:“很多人都想幫助我,但他們沒有主動做任何事。
他們通常會説:‘有甚麽需要幫忙的,就隨時告訴我吧。
’但有些人會説:‘我現在去買菜,你喜歡一起來嗎?’我更喜歡聽見這樣的話。”保羅的妻子死於癌症,他解釋為甚麽很喜歡别人邀約他,説:“有時候,你就是不想跟人來往,或者跟别人講自己的情況。
可是,晚上去跟朋友聚一聚,聊聊天,之後你會感覺好很多,會覺得沒有那麽孤單。
你知道别人真的關心你,這樣心情就會開朗一些。”*
甚麽時候最需要别人的關心
海倫發現,她最需要别人關心的時候,大部分的親友都不在她的身邊。
她説:“起初,他們會陪伴你一段時間,然後就會繼續過自己本來的正常生活。
可是,你的生活還沒有恢復正常啊。”既然喪偶的人有這樣的情況,真朋友會樂意繼續撥出時間幫助他們。
在一年當中的某些日子,例如結婚周年紀念日或配偶死亡的日子,喪偶的人也許會特别需要别人陪伴。
前文提過的艾琳説,在她和丈夫每年的結婚周年紀念日,她那已經成年的兒子都會來陪伴她,以免她感到孤單。
艾琳説:“每年的那一天,都是屬於我們母子倆的。
我兒子凱文會帶我出去,跟我一起吃午飯,好好享受一下母子情。
”你有鰥居或孀居的親友嗎?你可以記下那些會令他們感到特别難過的日子,然後安排一下,看看可不可以在那些日子親自或找别人陪伴他們。
有些人覺得,那些同樣經歷過喪偶之痛的親友可以給他們安慰。
安妮的丈夫在八年前去世,她從另一個寡婦那裏得到不少幫助。
安妮説:“看到她的意志那麽堅强,我受到很大的鼓勵,決心自己也要好好活下去。”
由此可見,喪偶的人在渡過了最痛苦的那個階段之後,可以反過來安慰和幫助其他失去配偶的人。
聖經記載了兩個寡婦,也就是年輕的路得和她婆婆拿俄米的感人經歷。
她們婆媳倆互相關心、彼此扶持,所以能够克服喪夫之痛和應付當前的艱難處境。
“有醫治的時候”
喪偶的人要再次過上充實的生活,就要避免過度緬懷往事。
他們在懷念愛侶的同時,也要好好照顧自己目前的需要。
睿智的所羅門王雖然説“有哀哭的時候”,但他也説“有醫治”或康復的時候。
上文提到的保羅講了一個比喻,説明要不再活在回憶之中是多麽的困難。
他説:“我和妻子就好比兩棵樹,打從樹苗時就已經纏繞在一起。
後來一棵樹死了,被人移走了,剩下的一棵看起來就像是畸形的一樣。
現在我孤零零一個,感覺自己就好像那棵畸形的樹那樣奇怪。
”有些喪偶的人很想忠於配偶,所以不肯讓事情過去。
有些人覺得,自己過得快活就是對不起已故的配偶,因此拒絶出去散心或去見其他人。
我們怎樣才能幫助喪偶的人,使他們心靈上的創口慢慢愈合,可以恢復正常的生活呢?
首先,我們可以讓對方有機會抒發內心的感受。
赫伯特的妻子在六年前去世,他説:“有時候,我會跟前來探望我的親友講以前的事,或者講當時我腦海裏的一些想法,而他們就安靜地坐在一旁,聽我説話。
我很喜歡這樣的時光。我知道,跟我作伴不總是一件有趣的事,但是親友們很諒解我,真的很感謝他們。
”保羅有一個成熟的朋友,他經常主動問保羅近來的情緒怎樣,這令保羅特别感動。
保羅説:“他的態度很真誠,也令人很舒服,所以我常常告訴他自己當時的感覺。”
對喪偶的人來説,抒發鬱結在心中的情緒是很重要的。
當他們表達了懊悔、憤怒或罪咎感等等的情緒後,就會比較容易接受現實。且以大衛王為例,他向最親密的知己朋友耶和華上帝傾心吐意之後,就能振作起來,接受剛出生的兒子的噩耗。
喪偶的人要恢復正常的生活,起初雖然不容易,但他們必須這樣做。
你可以請他們參與你的某些日常活動,例如一塊兒買菜或在晚飯後散步嗎?
另一個幫助他們避免孤立自己的方法,是請他們幫你做點事。
你可以請他們照顧孩子,或教你做一道菜嗎?他們可以幫忙修理房子裏的一些東西嗎?
除了為他們安排有益身心的活動之外,請他們幫忙也能使他們覺得自己的存在很有價值。
喪偶的人如果願意向其他人敞開心扉,也許會漸漸重拾生趣,甚至為自己樹立新的目標。
約內特就是一個例子。她是個44歲的寡婦,也是個母親,她憶述:“要恢復正常的生活,真的十分困難。
我要做許多家庭雜務,又要管理家裏的開支和照顧三個孩子,實在很辛苦。
”可是,約內特後來慢慢懂得怎樣安排自己的事務和改善跟孩子們的溝通,也學會接受好朋友的幫助。
“生命仍然是寶貴的恩賜”
要成功幫助喪偶的人,親友就必須懷有合理的期望。
一個人在喪偶之後的好幾個月甚至好幾年,情緒也許會很反覆,有時比較穩定,有時卻很抑鬱。他心裏可能有很大的苦痛,而這是外人看不見的。
喪偶的人在情緒低落的時候,可能需要别人拉他一把,才能回到正軌,不致孤立自己和脱離現實的生活。
許多喪偶的人由於得到這樣的幫助,生活不但恢復正常,還有了新的方向。
克勞德是個60歲的鰥夫,現今在非洲全職宣揚福音。他説:“失去配偶令人非常痛苦,但生命仍然是寶貴的恩賜。”
愛侶離世,人生固然會有很大的改變。
但是,在世的一方仍可以為别人做很多事,生命依然大有價值。
資料參考自http://wol.jw.org/zh-Hant/wol/d/r24/lp-ch/2010323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