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

2015年9月7日 星期一

老人照顧

老人照顧可分身體照顧、心理照顧、家事照顧及間接的社會關懷照顧,並應採尊重性的互惠雙向角度來對待;

1、身體照顧:
如餵飯、清理大小便、翻身、拍背、洗澡、按摩、擦藥、包紮、按時吃藥等護理清潔工作,此類受照顧者大多為行動不便臥病在床,或是身心障礙的獨居老人,其困難度極高,是最需付出愛心及耐心,因壓力負擔大,照顧者極易流失。

2、心理照顧:
老人多半與社會人群脫節,因此照顧者對老人的互動感情,是老人心理支持及情緒抒解的主要支柱,可以減少獨居老人社會的疏離及冷漠。

3、家事照顧:
洗碗、打掃環境、代為購物、陪同就醫、書寫書信、代為申辦社會補助及救助、代撥電話、繳納水電電話單等各種費用,這些繁瑣事務對獨居老人非常重要,如無人協助,生活就造成不便及困惱,因為老人常因行動不便及記憶不好,而忘了這些事。

4、間接的社會關懷照顧:
老人最需要親友鄰居及社會的關懷,這是老人普遍與迫切的需求,也是大家多用點心,就可做到的,社區要定期舉辦及接送老人參加文康娛樂研習進修活動、法律諮詢、保健衛生訊息提供、復健、運動、休閒、娛樂、醫療保健等活動。

上課老師的建議:

1、設立社區志工制度:
藉社區志工制度,推動完整的社區照顧體系;由於老人身體機能的日漸退化,獨自居住相當危險,一但發生意外,如無人及時發現,極易影響生命安全,所以需要在老人福利安全上加以改進,才能顧及這些社會上的弱勢老者,獨居老人的服務應與社區老人服務結合,採取社區志願服務模式及社區役來提供人力資源,以推動完整的社區照顧體系,由社區照顧體系支援,使獨居老人能在自家中接受照顧,並普遍實施隨身求援訊號的服務,若有突發狀況可隨時救援,而鼓勵獨居老人參與社區服務,勇於面對社會,貢獻己力,不但可使獨居老人從中找到樂趣與生活寄託,並對整個社會人力資源的運用上有相當助益,政府應致力推廣社區志願性服務,既可就近照顧,亦可讓獨居老人獲得有愛心的照顧,使得老人有緊急狀況時,也不會求救無門,而目前服務獨居老人的志工團體,幾乎都沒有一套完善的志工管理制度及規範,且組織鬆散,除電話問安及關懷訪視的例行工作外,其餘如送餐服務、緊急救援系統及擴充服務、愛心關懷專車陪同就醫、社區互助活動、長期照顧相關服務,多屬單次短期臨時性質,所以藉由社區主義來實現這些功能是較可行的,目前針對獨居老人服務皆以獨居老人的財力狀況做篩選,但有些獨居老人雖有龐大的財產,但因行動不便,子女疏於照顧,其狀況也相當不好,所以服務獨居老人要人性化,否則這類老人將會因有錢,而被社會及其子女遺忘,藉由獨居老人的需求方向及意願來探討,是否有必要把志工服務團體與福利法結合,以兼顧志工制度、專業及社會資源的聯結,來推動獨居老人服務。

2、社會役人力資源社區化:
因應獨居老人問題,需要投入相當大的人力成本,光靠志工是不夠的,社會需投入更多有愛心耐心的人員,政府可考慮將社會役人力資源社區化,將服社會役之役男大幅投入獨居老人社會服務範疇,以解決照顧人力不足之糗境,據以加強規劃獨居老人的居家服務,建立以社區為基礎的照料中心,或是家居護理清潔等相關社區福利服務網路,以就近照顧社區老人。

3、老年退休年金與社會救助:
建議65歲以上之老人,每月可領2萬之退休年金,並享免繳健保費之優待,以減輕老人生活壓力。

4、提供義務老人大學教育:
60歲以上之老人須接受義務老人大學教育,以學習適應老人生活,並學習有興趣的技能與興趣,以能使其自我安排充實自己的餘年生活。

5、成立中央及地方獨居老人改善網站:
供人民通報獨居老人狀況及如何改善獨居老人問題之建議,獨居老人輔導師要依據這些狀況及問題,逐一解決老人所需求的問題。

6、設立獨居老人輔導師認證制度:
由獨居老人輔導師負責將中央及地方獨居老人改善網站上,人民通報須改善的獨居老人問題案件彙總分析,並實地訪查,進行改善及解決,獨居老人輔導師每年應提出獨居老人問題改善白皮書,以爭取人民的認同,若人民不認同,下台吃自己啦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