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

2016年1月17日 星期日

當伴侶離去之後----好久不見自己

本文最後有附帶**好久不見**的影片
版主希望粉絲們看完文章後再去看影片
才可以體會劇情的意境


當伴侶離去之後

現在是普遍長壽的時代,夫妻往往要面臨另一方先離世的失落,但許多人總在對方生前感受不到失去的痛苦,等到真正失去,才發現沒有好好地感激對方曾經為自己付出的一切,因此要在還能相聚的時間裡彼此珍惜,不要日後留下遺憾。

雖然許多熟年男女很幸運,有元氣十足的伴侶陪在身旁,但許多人真的到了中年或晚年喪失伴侶,幾乎是痛不欲生;許多人面對伴侶的遺影,內心總是不斷呼叫「回來吧!我每晚都在等著你!」

甚至有朋友每逢類似妻子逝世暴風雨的夜晚,他總要祈禱「就算是幽靈也好,請回來跟我見面吧!」

喪失伴侶的錯愕,常會讓人沮喪很多年,許多人有伴侶在時,好像天真無邪的孩子般,但伴侶離世就突然一夜老去,因此熟年男女很需要了解「伴侶可能離去」的心理準備或生活哲學,因為離去的伴侶也希望活著的人過活得好好的,也因為伴侶或自己有先離去的可能,理解了「死」,則會更珍惜「生」。

尤其夫婦之間,常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關係,然而兩人都健康平安過日子時,都不會那麼注意對方,等到對方生病住院或要分別的時間迫在眼前時,才會發現原來對方每天囉唆「吃過飯沒?」「外面冷,你穿這樣行嗎?」,或稀鬆平常的一句「你回來了!」都非常珍貴。

沒有了伴侶,不但少了問候的人、可以問候的對象,或是少了吵架對象,都宛如生命失落了一部分,不但沒人能證明自己存在,也少了一起生存、生活的對象、可以觸摸的肌膚,因此,許多人在伴侶去世後才發現對方的存在多麼重要,人生的鐘錶好像從那一刻就壞掉了般,才驚覺歲月有多麼短;因此意識到誰可能先離去,就要好好珍惜現在的每一刻,才不會在喪失後才受衝擊,或為了自己沒有多說感謝、多說愛而後悔。

說起來女人還比較堅強,男人逝世之後,也很會找活下去的目標及方式,但男人往往因為欠缺生活能力,所以沒有伴侶的男人平均壽命會大為減低,許多日本男人坦白地說:「我先死的話,會比較幸福!」因為許多男人都是得了妻子依賴症候群,日本許多女人如果發現自己有疾病或是衰老,便會對丈夫展開特別訓練,像是教導男人如何洗米、使用微波爐等,而且把家裡所有抽屜、文書夾等都貼了紙條,寫了說明,像哪裡放有保險卡、印章等,否則還無法放心的先行離去。

許多人在伴侶離去後,一時無法分開,因此也有不少人把伴侶的骨灰罈放在家裡,甚至放在臥室,不忍心放在冰冷的墓中,而打算等著跟自己身後再埋在一起;許多夫妻是在兒女離巢後,才好不容易有了屬於兩人的時間,過去並肩作戰的人生,好不容易要開始屬於自己的生活時,卻要迎接伴侶的離去;或是像許多人在伴侶過世後,發現對方存了一筆私房錢打算要跟自己去國外旅行等,如此的打擊當然令人難過,但往往還有些救贖的方法:或許是還有需要照顧的孩子或年老的父母;或是為了生活而不得不繼續奮鬥等,有許多現實的枷鎖,因此不能不從悲哀的地獄掙脫出來。

對許多失去伴侶的人而言,這些困難反而是第二人生的大門,有時人有枷鎖反而容易得救。

即使現在是普遍長壽的時代,但也無法逃避任何一方先面臨疾病、死亡的歷程;如果自己有力氣照顧對方還好,但假如是自己先離開了,伴侶也會萬分寂寞、悲傷,但無論是誰先離開,都要彼此約定:人生不要因此停擺。

許多男人或女人收到伴侶最後的愛的遺言是:「我走了,你能再婚就再婚喲!」那是打從心底真愛對方才說得出來的話,畢竟活著的伴侶餘生只有一人實在太淒涼了。

雖說熟年喪偶之後要再婚,也有現實種種困難,但不要痛不欲生、宛如行屍走肉地過日子,因為伴侶可能先離去,也是長壽時代的必然現象。

以前每個人都只有四、五十歲的壽命,跟伴侶分別的時間不會差太多,但現在伴侶走後,另一半的餘生往往還很長,因此兩人不妨生前做點約定;像是要永遠快活地過日子、或完成去旅行、開小店等心願,也包括找個能談心的知己。
分享自熟年誌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